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(SDS) 胶束化Micellization热力学Thermodynamics数据处理与计算Data workup and Calculations

对于海报和口头报告: 请在实验完成后一周内提交您的数据处理和计算,否则将视为迟交。您可以将引言和讨论问题作为演示文稿的起点,但无需正式提交。

对于书面报告: 请在实验完成后一周内提交您的书面报告,否则将视为迟交。请查阅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多说明。

1 数据处理与计算

Step1

为每个温度生成一个数据表data table,其中包含收集到的数据。下表显示了所有温度的数据。您无需在这些特定温度下获取数据。?

浓度 (M) 35°C 40°C 45°C 50°C 55°C 60°C
K (mS·cm⁻¹) K (mS·cm⁻¹) K (mS·cm⁻¹) K (mS·cm⁻¹) K (mS·cm⁻¹) K (mS·cm⁻¹)
0.025
0.012
0.006
0.003
0.001
0.0008

Step2

绘制每个温度下电导率 ( mS×cm1\mathrm{mS} \times \mathrm{cm}^{-1} ) 随 SDS 浓度 (以 molL1\mathrm{mol} \mathrm{L}^{-1} 为单位) 的函数图。

在每种情况下,应标明一个清晰的拐点

该拐点下方和上方的数据应使用两种不同的线性回归进行拟合。

CMCCMC 以下,拟合数据的方程必须采用 Y=a+bX\mathrm{Y}=\mathrm{a}^{\prime} +\mathrm{b}^{\prime} \mathrm{X} 的形式,而在 CMCCMC 以上的数据,方程必须采用 Y=a+b\mathrm{Y}=\mathrm{a}+\mathrm{b} X 的形式。

=3个校准点。

Step3

通过将Step 6=第 6 点中获得的线性拟合参数代入以下表达式来计算每个温度的 CMCCMCCMC=(aa)/(bb)C M C=\left(\mathrm{a}-\mathrm{a}^{\prime}\right) /\left(\mathrm{b}^{\prime}-\mathrm{b}\right)

该表达式是通过求解相应的二元线性方程组得到的。

Step4

通过求解二次方程来计算胶束电离度 ( α\alpha ):

n2/3(p1λNa+)α2+λNa+αp2=0n^{2/3}\left(p_{1}-\lambda^{Na+}\right) \alpha^{2}+\lambda^{Na+} \alpha-p_{2}=0

Bezzobotnov 等人 (1) 提出的一种代数关系,其形式为:

T(C)=0.285.3×105n7/3+7.5T\left({ }^{\circ} \mathrm{C}\right)=0.28-5.3 \times 10^{5} n^{-7/3}+7.5

可用于根据 Benrraou 等人 (2) 报告的实验值内插或外推 nn 值。然而,这个方程被 Xinhua Xu (5) 修正过。

λNa+\lambda^{Na+} 的值可以用无限稀释溶液中的值 λNa+\lambda_{\infty}^{Na+} 来近似。一个与温度 T(C)\mathrm{T}\left({ }^{\circ} \mathrm{C}\right) 呈线性关系,形式为:

λNa+=22.2+1.13T\lambda_{\infty}^{Na+}=22.2+1.13 T

的方程可用于内插 Benson 和 Gordon (3) 报告的文献值。

Step5

绘制 CMCCMCα\alpha 随温度变化的图。

Step6

使用表达式 (4) 将 lnCMC\ln C M C 拟合为 T(K)T(K) 的函数:

lnCMC=A+BT+C/T\ln C M C=A+B T+C / T

必须使用绝对温度而不是摄氏温度。

Step7

用线性方程拟合 α\alpha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。

Step8

推导在第 6 点和第 7 点获得的拟合表达式的解析形式。并使用方程 4、5 和 6 计算 ΔGˉmic 0\Delta \bar{G}_{\text {mic }}^{0}ΔHˉmic 0\Delta \bar{H}_{\text {mic }}^{0}ΔGSmic 0\Delta \overline{G S}_{\text {mic }}^{0}注:ΔGSmic 0\Delta \overline{G S}_{\text {mic }}^{0} 可能为 ΔSmic 0\Delta \overline{S}_{\text {mic }}^{0} 的笔误)。

Step9

对您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

Step10

将结果制成表格并与文献值进行比较。

2 书面报告部分For Written Reports:

1 引言

2 讨论与结论

3 参考文献

○1 Bezzobotnov, V. Y.; Borbély, S.; Cser, L.; Faragó, B.; Gladkih, I. A.; Ostanevich, Y. M.; Vass, Sz. J. Phys. Chem. 1988, 92, 5738-5743.

○2 Benrraou, M.; Bales, B. L.; Zana, R. J. Phys. Chem. B 2003, 107, 13432-13440.

○3 Benson, G. C.; Gordon, A. R. J. Chem. Phys. 1945, 13, 473-474.

○4 Marcolongo, J. P.; Mirenda, M. J. Chem. Ed. 2011, 88, 629-633.

○5 Xinhua X. J. Chem. Ed. 2016, 93, 1499-1500.